新聞咨訊
設計、選材與施工的誤區及對策(轉)
發布時間:
Apr 06,2016
誤區1:剛性防水材料(如防水砂漿、滲透結晶性涂料)做為獨立防水層用于跨度大的防水基層,如屋面、地下室頂板、側立墻等。
解析:剛性防水作為獨立防水層易受剛性基層開裂影響而產生微小裂縫導致滲漏。
對策:防水要剛柔相濟,防水層要與基層變化特性相匹配,盡量避免剛性防水層作為單獨防水層。
誤區2:防水層做在保溫層上面。
解析:防水層在施工過程中難免出現微小破損,水會經破損處滲漏到保溫層,導致雨天小漏,天晴后大漏的現象。解決方法,在南方防水重于保溫,防水層直接做在防水基層上。
對策:柔性防水層應做在堅實的防水基層上,避免防水層下面有積水層。
誤區3:隔層施工,如在屋頂做三層SBS防水層,做一道防水層,批一道水泥砂漿層;做一層911聚氨酯防水涂料,再做一道自粘卷材。
解析:多層SBS中間被水泥砂漿層隔離,SBS和水泥砂漿層界面不相容,遇到破損處,層與層之間形成竄水層,起不到1+1>1的效果,反而比單層維修更加困難;
如:聚氨酯涂料與自粘卷材界面不相容,聚氨酯涂料在干燥過程中有溶劑揮發出來,會破壞自粘卷材和聚氨酯涂料本身的結構。
對策:采用多道復合防水時,防水層之間要直接疊加、材性相容,才能實現1+1》2。
誤區4:坡屋面以排水為主,不用做柔性防水或誤認為瓦本身就是一道防水層,所以不須另加柔性防水層。
解析:坡屋面的混凝土由于斜度大,所以搗制混凝土時很難澆搗密實,砼太稀,水泥漿往下流淌跑掉,石頭、砂留下:砼太稠,很難插實,蜂窩多,所以坡屋面混凝土特別容易漏水。坡屋面的脊以及天溝等節點容易開裂,因為結構合力的作用以及天溝等部位鋼筋密布的原因。現代的瓦只是起到裝飾作用而沒有防水作用。掛瓦的檀條或砂漿往往起到滯水的作用,使坡屋面排水作用減弱。
對策:現代斜屋面如果不設柔性防水層很可能漏水。在斜屋面上加一層柔性防水,首選防水涂料。
誤區5:廚衛間、外墻、泳池的墻身防水采用柔性防水材料。
解析:忽略了防水材料被動粘結力,即:防水層完成后,在其防水層面上再做飾面層或水泥砂漿時的粘結力。(防水層與基面之間的粘結力稱為主動粘結力)。
防水層的被動粘結力小,則防水層后的找平(坡)層,飾面磚層、保護層等的剛性水泥膠結的層次都有離殼空鼓的危險。這是因為柔性材料與剛性材料不同步的熱脹冷縮變形的固有特性造成的。
影響防水層被動粘結力大小的因素:
①防水層延伸率越高,被動粘結力越低,反之越高;
②防水層含高分子聚合物量越高,被動粘結力越低,反之越高;
③防水層表面光滑度越高,被動粘結力越低,反之高;
④防水層的吸水率越低,被動粘結力越低,反之高;
⑤防水層施工完成時間越長,被動粘結力越低,反之高。
對策:選用聚合物水泥基Ⅱ型涂料或聚合物防水砂漿等材料。
誤區6:設計不結合實際選材,過分依賴圖集和標準,施工不注重工序配合和細節管理,輕視后期維護。
解析:防水是個系統工程,是工程管理學和材料工程學緊密配合的工程,忽視任何一個環節都會造成防水失敗。因此要從源頭把好設計關,依據防水基本原則選好防水材料,選擇專業防水施工單位精心施工精心管理。
對策:防水要從系統的角度考慮,協調好設計、選材、施工和維護等過程。